小豬腹瀉的原因、判別和診斷要點
一、造成腹瀉的原因
1.細菌性腹瀉: 主要為大腸桿菌、魏氏梭菌性腸炎、豬痢疾桿菌等引起的腹瀉。
2.病毒性腹瀉: 主要為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、冠狀病毒、豬偽犬病毒等引起的腹瀉。
3.寄生蟲性腹瀉:主要為蛔蟲、球蟲、鞭蟲、結腸小袋纖毛蟲等引起的腹瀉。
4.非感染因素:
⑴ 溫度。仔豬初生時,32℃為最適溫度,低溫可導致腹瀉。
⑵ 低血糖引起腹瀉,未吃到奶造成的饑餓性腹瀉。
⑶ 日糧抗原過敏性腹瀉,如大豆過敏引起的腹瀉。
⑷ 非病原性白痢,如缺鐵性腹瀉、酶和胃酸不足性白痢等。

二、對各種原因引起腹瀉的判別
1.根據年齡來判斷
⑴ 1~2日齡的腹瀉:大多為大腸桿菌、低血糖和梭菌引起。
⑵ 7日齡后的腹瀉:多為傳染性胃腸炎、痢疾、沙門氏菌、輪狀病毒等引起的腹瀉。
⑶ 10日齡以上各種年齡、急性、嚴重的水樣腹瀉:多為傳染性胃腸炎、流行性腹瀉、偽狂犬病等引起的腹瀉。
⑷ 各種年齡豬,無明顯時間,一般不太嚴重的腹瀉:多為大腸桿菌、輪狀病毒等引起的腹瀉。
2.根據腹瀉率來判斷
⑴ 一窩中只少數腹瀉,并且是個體最大和最健壯豬腹瀉:多為梭菌性腸炎。
⑵ 一窩中只少數腹瀉,并且是個體最小和最弱豬腹瀉:多為低血糖引起的腹瀉。
3.根據腹瀉程度來判斷
⑴ 如果是暴發性的、迅速傳播的腹瀉:多為病毒性腹瀉。
⑵ 如果是隱性發生,緩慢散播,隨時間而加重:多為細菌性或寄生蟲性腹瀉。
4.根據糞便的酸堿度和性狀來判斷
⑴ 病毒性腹瀉——酸性。
⑵ 其它腹瀉——堿性。
⑶ 水樣呈噴射狀腹瀉——病毒引起。
⑷ 粘狀或糊狀,帶有泡沫狀的糞便——細菌。
⑸ 糊狀、黃灰色、惡臭的糞便——球蟲性腹瀉。
⑹ 糞便氣味不同腹瀉——傳染性胃腸炎。
⑺ 腹瀉伴隨口流泡沫、嘔吐、神經癥狀——偽狂犬。
5.根據是否發生嘔吐來判斷
⑴ 嘔吐——是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,也見于偽狂犬和輪狀病毒,偶見于豬瘟。
⑵ 大豬發生嘔吐大部分與病毒感染有關。可能是霉菌毒素(T-2、玉米赤霉烯酮)、缺乏VB1、VB6、胃潰瘍、類圓線蟲等引起的嘔吐。
6.根據糞便中是否帶血來判斷
⑴ 拉黑色柏油樣——胃潰瘍,可能與粉料太細有關。
⑵ 鮮紅色——血痢、鞭蟲(一端大一端小、大約2cm)。

三、各種腹瀉的診斷要點
1.細菌性腹瀉
(1)大腸桿菌病
仔豬黃痢:豬出生后3天內發病、初生仔豬最嚴重;拉黃色水樣稀糞,但無嘔吐現象;發病率(100%)及死亡率(90%)都高。
仔豬白痢:10~30齡仔豬,偶見3~7日齡豬,以15日齡豬最普遍。一窩豬一頭發病其余相繼發病。體溫無明顯變化。病豬排出白、灰白以至黃色粥狀糞便。病豬畏寒、脫水、偶見吐奶。
(2)豬痢疾
陰雨潮濕,豬舍積糞,氣候多變,擁擠,運輸及飼料變更等,均可促進本病發生和流行。
豬痢疾是由豬密螺旋體引起,豬特有的腸道傳染病,又叫血痢、黑痢或粘液出血性下痢。臨床上以消瘦、腹瀉、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為特征。剖檢特征為大腸粘膜發生卡他性、出血性、纖維素性、壞死性結腸和盲腸炎。雖然死亡率不高,但發病率很高。病初拉糊狀稀糞,繼而墨綠色水瀉。部分病例稀糞中混有粘液狀物及多量血液,味腥臭,肛門周圍及會陰部糞便污染明顯。
2.病毒性腹瀉
⑴ 豬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
特征為嘔吐,嚴重水樣腹瀉和脫水。冬春季節多發。各種年齡豬,發病率高而死亡率低。但10日齡內仔豬發病率和病死率高,5周齡以后的病豬危害逐漸降低。傳播迅速,數日內波及全場。仔豬突發嘔吐,接著劇烈水樣腹瀉。糞便呈淡黃、綠色或灰白色。病愈仔豬的生長發育不良。胃內充滿凝乳塊,胃底粘膜輕度充血,有時在粘膜下有出血斑。小腸充血,內充滿黃綠色或灰白色液狀物。哺乳母豬腹瀉后泌乳減少,加速哺乳仔豬發病和死亡。妊娠母豬偶見流產。
(2) 偽狂犬病毒
主要癥狀:眼眶發紅,閉目昏睡,體溫41~41.5℃,有的嘔吐或腹瀉,流黃色稀便、水樣腹瀉、口角流出大量泡沫性唾液,隨后眼瞼、口角水腫,常在腹部出現粟粒大小的紫色斑點;部分有神經癥狀,呈“鵝步”,有的只能后退,易跌倒,進而麻痹,不能站立,頭后仰,四肢劃船狀;間隙性抽搐,癲癇發作,角弓反張。
3周齡以下仔豬:生下36 h內腹瀉、嘔吐,隨后沉郁、震顫、痙攣和昏迷。有些后退、轉圈或倒地劃水狀。出現癥狀1.5天即死亡,100%;大多在5日內死亡。
3周至5月齡豬:豬感染36 h后,體溫40℃,48h內繼續升高,72小時內40~41℃之間波動;病豬停食并嘔吐。第4天見尾巴和腹脅部震顫。共濟失調、動物倒地流涎。病豬在7~8天內,有的短至4天內死亡。
3.寄生蟲性腹瀉
⑴ 蛔蟲性腹瀉:診斷要點: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腹瀉,被毛彎曲粗亂,生長不良。大量蟲體聚集時,可引起腸梗阻,表現絕食、不安,后期喜臥,精神沉郁。
⑵ 鞭蟲性腹瀉:診斷要點:本病常在45日齡后發生,癥狀為輕度感染時有間歇性水樣腹瀉、輕度貧血、被毛粗亂。嚴重感染時表現食欲減退、貧血和持續性腹瀉,便中帶有粘液。
⑶ 結腸小袋纖毛蟲性腹瀉:診斷要點:一般發生于斷奶后仔豬,氣候、環境、飼料惡劣為誘因,癥狀表現水樣腹瀉,混有粘液和脫落的腸粘膜。
4.非感染因素
⑴ 缺鐵性白痢
診斷要點:大多在7~10日齡時皮膚和被毛出現黃染的視覺,此時如不補鐵,隨日齡增加黃染逐漸轉為蒼白,并拉白色糊狀稀糞。
⑵ 饑餓性白痢
診斷要點:大多發生于乳汁分泌不多的肥胖母豬、瘦弱患病或帶仔過多的母豬,可見母豬拒絕哺乳,喜伏臥,起立時乳頭上粘有墊草,仔豬嗷嗷緊追。
⑶ 酶和胃酸不足白痢
診斷要點:經補鐵補硒仍發生白痢并有時嘔吐,或是斷奶后消化不良,一般是酶和胃酸不足。
